世界无烟日市三院开展大众控烟宣教活动
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http://m.39.net/news/a_5863494.html?ivk_sa=1024320u 年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为提高人民群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自觉控烟,今医院开展了以“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为主题的大众控烟宣教活动,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烟草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力争共建共享无烟环境。 大众控烟宣教活动有两个环节,一是科普宣传、戒烟咨询;二是控烟知识讲座。 在宣传和咨询现场,医务科科长蒋志龙及门急诊主任周梅娟为前来咨询的人们耐心讲解,包括吸烟及被动吸烟的危害、电子烟的危害、如何戒烟等内容,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展板、宣传资料等载体进行健康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下午,后勤科科长高芳进行了控烟知识讲座《一起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倡导大家行动起来,珍爱生命,拒绝烟草。 此次控烟宣教活动,参与宣传和咨询共余人次,发放控烟相关宣传资料余份,使全体职工、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传统烟草、电子烟的危害及戒烟的益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后,市三院将持续认真开展禁控烟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常态化进行。 据统计,当前中国有超过3亿吸烟者,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大约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有效控烟已经成为保护公众健康与提升城市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的流行状况 自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控烟,7-年全球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19.2%。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我国每年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年将增至每年万人,到年增至每年万人。 二、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吸烟损害肺部结构、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多种间质性肺疾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异常、静脉血栓塞症、睡眠呼吸暂停、尘肺的发病风险。戒烟可明显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 三、吸烟与恶性肿瘤 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当人体暴露于这些致癌物中时,致癌物会引起体内关键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并逐渐积累,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失调,导致恶性肿瘤发生。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戒烟可明显降低这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 四、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使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还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产生协同作用。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戒烟可明显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 五、吸烟与糖尿病 吸烟使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影响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岛素的生成,长期吸烟还可引起脂肪组织的再分布,上述因素均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Ⅱ型糖尿病,吸烟量越大,起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年限越长,发病风险越高。吸烟可以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证据提示,长期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的Ⅱ型糖尿病发病与死亡风险。 六、二手烟没有“安全水平” 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哮喘、肺癌、冠心病等,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排风扇、空调等通风装置存在也无法完全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室内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二手烟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 七、电子烟也不健康 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对于青少年而言,电子烟会对其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会诱导青少年使用卷烟。 (部分内容来自《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SPRINGEND制作:刁丽莉 核对:赵丽丽 审核:汤亦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gnsj/16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呼吸疾病三级管理之门诊管理
- 下一篇文章: 健康宣教远离哮喘急性发作这颗不定时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