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食用,8人身亡,关于米酵菌酸你需要知
9人食用,8人身亡,这起引起全网热议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元凶确定为米酵菌酸。 近年来广东也发生过几起米酵菌酸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什么是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旧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毒素。26-28℃为最佳产毒温度。 年印尼首先发现椰毒假单胞菌 年我国从东北酵米面中分离到酵米面黄杆菌 年为与国际命名原则一致,酵米面黄杆菌易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类和命名进行了研究,于年将其划分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gladioli)的一个病原型 就在10月13日国家颁布的最新检验标准中,正式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更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什么这么严重?毒性等级为剧毒 致死率高达40-% 耐高温(℃下处理1h仍可保持毒性),即日常烹饪方法难以去毒。 中毒潜伏期短(30min-12h),病情进展迅速 没有特效解毒药 临床症状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无发热。 易被污染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变质银耳、木耳 二、谷类制品(河粉、肠粉、粿条、米线、濑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但并不是说以上三类食物都不能食用了,正确的制作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食物中毒。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消费提醒:01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在选购木耳、银耳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02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03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统筹:洋漾 撰文:微生物学检验部 美编:阿华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小花,为我们的一线人员加油鼓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sjfx/14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赞我院成为西安市ldquo慢性呼吸
- 下一篇文章: 猝死并非毫无征兆关于猝死和心肺复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