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是我轮儿科的日子,看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我怕记忆会忘,我怕日子会丢,所以我想写些什么,留下一点印记在我的某年某月的某个过往。

初到儿科,因我是针灸专业,所以顺理成章的被分配去儿科门诊跟带教学习,亦可说是上班吧。我们的诊室叫做儿科推拿诊室,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小儿推拿的手法治疗一些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两大类为主,还记得本科时上中医儿科学,课本上讲“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其实很显然,脾不足的话,肺也往往会跟着不足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概念。言归正传,去到诊室后我遇见了自己的带教,恍惚间我竟觉得像回到了大三儿科见习的那一天,因为李老师还是那个李老师,她的容貌真的一点都没变,不过时间已经久远,我并没有自来熟的去打招呼,我想老师带过了那么多学生大概也早已忘了我,其实不用大概而是压根就是我自己的感动和触景生情吧。

为了能让我们很快的上手,然后进入工作状态,带教很快教了我们儿推的基本手法以及如何与患儿的父母沟通,毕竟儿科是个较特殊的科室,性质上与妇产科类似,在话术上要有一定的技巧,以便于回答患者抛出的种种疑问。没过多久,通过带教师姐的传授,我们掌握了她儿推的基本方法,其一是分脾系及肺系两大类,当一个患儿来做治疗时,通过诊断判断清楚疾病症状的归类;其二就是具体的操作,顺序分别是上肢、下肢、胸部或腹部再然后就是督脉及捏脊。学会了就要上手,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孩来做推拿,有哭的、有闹的、有安静的、有充满好奇的。我心里在想,是呀!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么的独一无二,他们有着父母的精心呵护,拥有一颗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及疑惑的心灵,他们是那样的纯真和干净,因为他们这时的灵魂是没有尘埃的。当触摸着每一个孩子的肌肤时,无论他们是怎么哭闹,我都好像没有了曾经的那种被喧嚣裹挟的感觉,反之,我会欣慰的笑着去观察,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反过来去看着他们和世界,让自己在这世间里有那么一会儿也能像他们一般,让灵魂干净些、让无知的好奇和纯真多一些。

当我回过神来,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再去观察和感知他们的时候,我又得到了另一种解惑和充实,中医在儿科方面是很有优势的,尤其是对于现如今的孩子,他们个个被自己的家人疼爱有加,他们的父母生怕孩子冻着、冷着、饿着,怕吃不上最好的奶粉,最营养的食物,而这一切在那些没有中医概念的普通家长眼里是无可厚非的,或者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于我们,“我们”这些学了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医人来说,作为一名中医有必要将小儿养护的中医理念及知识播撒出去,我想这是我们基本的职责所在罢。

老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其实这寥寥几字足以说明很多东西。适当的饥于脾而言是最好的,如今的很多小儿病都因过度饮食而使脾胃纳运过载后罢了工、停了职,我们称之为“积食”,而由此所变生之病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类似于西学所讲的腺样体肥大、鼻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等问题大多都是在此基础上变生出来的。而像小儿推拿、中药、针灸都是中医针对此类问题最好且最绿色安全的解决办法,但这些虽能治病能治本,但是根源性的问题能预防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的。“正所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这个未病即是我们最应该去重视的了,之所以这样做,于我而言,我只是想让那些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能在他们最好的时光里,快乐一点、健康一点,于国家而言,少年之体质强壮,国又何愁不强壮焉?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做好“治未病”的工作,我想每一个真正以身热爱中医的人,内心恐怕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看现如今的中医盛况,我又何尝不慨然长叹,连用诸如保和丸、升降散等治疗小儿的已病的想法都没有,更何来言之未病的治疗?

点赞、在看、是我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sjfx/1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