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第一辑)》

胡大一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

医院心研所所长

健康长寿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期盼。我们先来看看,影响健康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们会想到是得病以后的医疗。但非常遗憾,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的结论,医疗卫生体系对人的健康寿命的影响权重只占8%;其它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基因这些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影响权重最高,占60%。

这说明了什么?能否健康长寿,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些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家族遗传史,但他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样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关键是要有健康生活方式。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人类威胁最严重也最常见的五大疾病,(1)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全国有多少人得高血压呢?近三个亿;(2)脑血管病,如卒中;(3)糖尿病;(4)癌症;(5)慢性阻塞性呼吸疾病,如老慢支、慢性肺炎、甚至肺心病。

以上这些疾病,是不健康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等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看,这是一种失配性疾病。

我们先看看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每天早上起来都能看到蓝天白云,也没有这么多私家车,只有少数的公共汽车。我八十年代初曾多次接待美国医疗代表团,这些代表团通常住长安饭店和燕京饭店。每天早上起来,看到长安街上非常壮观的自行车流,这些外国专家都很感慨。他们说,中国人一定很健康,得心肌梗死的肯定很少。医院工作,医院,一年也就看到五六十个心肌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心电图,年轻医生会很珍惜地收藏起来,去认真学习。现在呢,医院一个月看心肌梗死就不止50个。更严重的是什么?心肌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经常看到30多40岁年轻人,突然发生心肌梗死。

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看看对比。现在的长安街,上下班高峰期,仿佛变成了停车场。还有雾霾。雾霾对健康的危害不仅仅是对肺,对呼吸系统有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心血管、冠状动脉也有严重影响,它是导致冠心病明显增加的危险环境因素之一。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现在孩子的教育,从小就是在考高分上好学校的压力下,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考试,使大家从小都有很多的精神压力。还有过劳、睡眠剥夺、生活不规律等等。

这些巨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改变了人们的运动方式。自行车变成汽车以后,人的运动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即便是上二层楼,也会习惯性的去找电梯;两三站路,首先想到的不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而是开车或者打出租车;网购方便了,也很少去逛商场购物。运动越来越少。其次,改变了我们的饮食方式。很多老领导,或者我的同龄人,我们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短缺的时代。那时候粮食肉类都是凭票供应。那个年代,得糖尿病的很少,很少看见患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很少看见肥胖的人。现在呢,供给极为丰富,肥胖、糖尿病都多了。另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精神心理状态。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现代人精神压力非常大,睡眠被剥夺,精神心理不健康。

针对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应对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

想要实现健康长寿,我提出五个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精神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戒烟限酒处方。

我们先说药物处方。老年人很多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带病生存。所以用药是必需的。我提出的药物处方,不单是说上门诊上病房开个药方子出来,而是我们应该有医疗体系,通过个体化的医疗服务,通过医患互动,调整好药物,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就高血压而言,不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一要确保它能把血压降下来;二要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第三,根据血压情况,合理调整药物。能不能停药?有的患者说冬天血压高,夏天血压比较平稳,非常规律。这种情况就可以和医生一起商量调整用药,这需要医患互动。

第二,运动处方。大家年龄不同,骨关节和肌肉情况不一样,血压稳定情况不一样,处方肯定也不一样。选择什么样的运动类型,什么强度,要量体裁衣。这种处方,既安全又有效。摆脱单纯用药物用支架这种状态。一定要把运动加入进来,要把体育和医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第三,营养处方。老年人缺的是什么,那么他饮食中就要注意什么。做好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和营养干预。

第四,精神心理处方。我从年开始提出“双心医学”。倡导在非精神心理科,如心脏科、消化科做好精神心理的服务。不但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xtnk/2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