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用于免疫抑制合并呼吸衰
编辑:贺黉裕审阅:罗哲,诸杜明 研究解读 肾移植患者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使3年生存率从88.9%下降至57.8%[1]。免疫抑制患者合并低氧血症,若普通面罩吸氧不能维持氧合,可考虑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ventilation,NIV)。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气管插管率,改善生存率[2-5]。也有人认为ICU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与呼吸支持的模式无关[6]。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患者合并低氧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和普通面罩相比,并不改善28天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7]。普通面罩失败的患者挽救性NIV治疗,机械通气的失败率高达50%。NIV延迟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反而增加患者死亡率[8-10]。 高流量鼻导管(HFNC)是一种全新的呼吸支持设备,能够提供高效加温加湿的气体,气体流量最高可达60L/min,吸氧浓度最高可达%。血液系统肿瘤的免疫抑制患者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后,与普通氧疗相比,前者能改善氧合,降低插管率,减少不良事件[11-13]。但实体脏器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患者应用HFNC效果如何,证据有限。本研究拟分析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V和HFNC的效果。 我们研究了年7月1日至年9月31日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入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了肾移植手术[5,10,14]。入选标准如下:1)普通面罩吸氧氧流量最大仍不能维持氧合,PaO2/FiO2<mmHg;2)呼吸频率大于25次/分;3)PaCO2≤45mmHg。排除标准:心源性肺水肿、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切、谵妄、意识障碍、不同意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年7月1日至年7月31日,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V维持氧合,间歇期辅以普通面罩吸氧。年8月起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首选HFNC。具体流程见图1。 氧疗策略 NIV使用ZS-MZ-A型面罩(上海中山医疗技术)。呼吸机选取压力支持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最低设置为5cmH2O,逐步增加2-3cmH2O最高至10cmH2O,尽量使用较低的吸氧浓度,目标SaO2>92%。HFNC使用鼻导管吸入,初始气体流量设置为50L/分,吸氧浓度设置为60%,目标SaO2>92%。 标准治疗:所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入住ICU后即刻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初始静脉应用甲强龙1mg/kg,每日2次,后逐步减量。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包括更昔洛韦、莫西沙星联合复方磺胺噁唑片。如果患者可疑或证实为真菌感染,则加用抗真菌药物。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综合性治疗策略详见之前我们发表的文章[4-5]。 结果比较 首要终点事件是应用NIV或HFNC后的气管插管率。以下情况考虑气管插管[15]:1)PaO2/FiO2低于mmHg,尽管应用NIV,但呼吸频率仍≥25次/分,或PH<7.3。2)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GCS≤8分;4)患者无法自主咳痰排出气道分泌物。次要终点事件包括28天无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死亡率、住院死亡率。NIV/HFNC耐受性是指病人接受NIV/HFNC过程中主诉不适并中断NIV/HFNC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继发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指心超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是指符合AKIN分级3级且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共38例病人入组。20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HFNC为初始氧疗策略,18例接受NIV。2组病人的基线比较见表1。实验室检查见表2。 表1 表2 首要及次要终点事件 NIV组气管插管率为50%,HFNC组为20%,P=0.,HFNC组共4例需要气管插管,其中2例患者应用HFNC失败后挽救性NIV治疗,但均失败,最终2人气管插管,其中1人死亡。另外2例患者应用HFNC失败后直接气管插管。HFNC组28天无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多于NIV组(26天VS21天),P<0.。NIV组ICU死亡率为22.2%(入组18人,死亡4人),HFNC组ICU死亡率为5%(入组20人,死亡1人),P=0.。另外一名并发严重低氧血症HFNC组患者拒绝气管插管并最终在病房死亡。NIV平均住ICU时间为14天,HFNC组为12天(P=0.)。中位住院时间在NIV组为30天,HFNC组为26天(P=0.),见表3。 表3 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HFNC组发生气胸(0%VS22.2%)、皮肤破损(0%VS22.2%)明显少于NIV组。两组患者发生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出血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NIV组有4例患者出现气胸和纵隔气肿。尽管及时胸管引流,仍有3名患者因并发严重低氧血症而死亡,另一名患者成功脱机并出院。HFNC组无一例出现气胸和纵隔气肿,见表4。 表4 研究述评 本研究表明肾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患者HFNC疗效不劣于NIV。HFNC组患者28天无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气胸和皮肤破溃发生率更低。 免疫抑制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若需要气管插管,死亡率明显上升[17-19]。NIV可使50%的免疫抑制患者避免气管插管[20,21]。近期有大量研究分析HFNC应用于外科术后拔管患者[11,22]、肿瘤患者[23]、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24]和心胸外科术后患者[12],但是否能用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数据有限[19,25]。本研究是第一项旨在分析HFNC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研究表明,HFNC可以非常安全的应用于此类患者,并发症更少,且疗效不劣于NIV。 HFNC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方式,通过将外界气体有效加温加湿,再通过一个大口径的软鼻导管持续传送高达60L/min的气流量,吸入氧气浓度从21%到%。这种新型氧疗有以下几大优点:第一、持续输送稳定的吸氧浓度,改善患者氧合,减少呼吸频率[11];第二、输送的高流量气体能减少死腔通气,改善通气功能,产生小PEEP,增加功能残气量[26]。第三、气体加温加湿后能缓解粘膜的干燥,使痰液变稀薄,痰液容易咳出,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感染。与文丘里面罩相比,HFNC明显改善因气体流量大而引起的气道干燥不适感[11,27]。 与HFNC相比,NIV的一个重大风险是可能导致气胸和纵膈气肿。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并发气压伤的发生率为10%左右[28,29]。呼吸机正压通气时,跨肺压等于肺泡压力和呼吸肌肉收缩产生的胸腔负压的总和。当患者呼吸窘迫时,胸腔负压明显增加,此时再叠加肺泡压,导致跨肺压明显增大,容易产生气压伤[30]。本研究NIV组18名出现4名气压伤,而HFNC组20名无一例气压伤。 HFNC不仅疗效可靠,在舒适度方面也优于NIV。NIV组患者有2人因舒适度差,不能耐受NIV导致NIV的中断和治疗失败,另外有2例患者在NIV过程中发生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无创面罩持续压迫面部皮肤,皮肤破损也是NIV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HFNC组患者,均能良好的耐受HFNC,无不适主诉,亦未出现面部皮肤破损。然而,基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2组患者在VAP的发生率、误吸的发生率和舒适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有2例患者HFNC治疗失败后挽救性行NIV治疗2小时,最终都行气管插管。NIV治疗失败的患者气管插管死亡率高于直接气道插管的患者。Kang等发现HFNC失败也同样可能推迟气管插管的时机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31]。HFNC治疗48小时失败后再插管的患者与48小时内插管的患者,前者ICU死亡率增高,拔管率降低,无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因此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判断对HFNC的效果,若无限制的使用HFNC,延迟插管时机,可能会造成呼吸肌的疲劳、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的预后。 局限性 第一、本研究是个小样本单中心研究,因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肾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发病率低。第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较HFNC和NIV的疗效,对于两种方式在氧合和其他呼吸参数的差异未行进一步分析。第三、所有患者均为肾移植术后,后续的研究可能需要纳入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 结论 与NIV相比,肾移植术后继发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HFNC,增加了28天无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NIV相关的并发症,但气管插管率、住ICU和住院时间,ICU和住院死亡率并无差异。鉴于HFN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肾移植术后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HFNC可作为考虑。 参考文献 [1]ShorrAF,AbbottKC,AgadoaL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fterkidneytransplantation: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out北京中科白瘕风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dlangdu.com/mxhxsj/1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阻肺患者吸氧时,氧流量不能超过2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