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莉何玲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研究生学医院血液科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患者男性,44岁,年7月8日因“白细胞增高,脾大3个月余”入院。以白细胞增高,脾脏大起病,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肺疾病史。

查体:脾脏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x/L,血红蛋白(Hb)g/L,中性粒细胞(N).50x/L。骨髓细胞学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9;22)(q34;q11)。

诊断CML慢性期,予羟基脲(2.0g2次/d)、干扰素(30μg隔日1次)等降白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10余天后患者脾脏较前缩小,血象正常后出院。院外服用羟基脲,定期门诊查血常规调整剂量。

年4月29日患者因“腹胀、食欲减退、乏力10余天”再次入院,查体:脾脏大,血常规示:WBC20.44x/L,Hb74g/L,血小板计数(Plt)35x/L,见幼稚细胞;心肌酶学未见异常。骨髓流式细胞学示:原始细胞16.15%,表达CD33、CD13、CD38。骨髓细胞学示:原始细胞占0.20,考虑CML急髓变。

患者急变期,治疗效果差,年5月8日起,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mg/d)。服药第2天患者出现尿量减少,颜面及腹部肿胀感明显,第3天患者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第4天出现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查体:体温38.5℃,脉搏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54mmHg(1mmHg=0.kPa),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肝颈静脉征(+),肝脾脏显著增大,双下肢水肿。胸部CT示双上肺及右下肺散在渗出灶。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脑利钠肽ng/ml。

动态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PCO2)34.80mmHg、血氧饱和度(SO2)69.40%、氧分压(PO2)39.10mmHg,综合考虑急性左心衰竭并I型呼吸衰竭,转人ICU,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明显扩大,考虑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可能性大,立即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经过积极处理,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恢复正常,肺CT双上肺及右下肺散在渗出灶消失,脱离呼吸机。改用化疗,未再出现上述情况。

讨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已成为治疗CML和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疗效显著。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相应增多、并引起临床医生的







































鍝鍖婚櫌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
鍖椾含鍘诲摢涓尰闄㈢湅鐧界櫆椋庢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dlangdu.com/hxjbzz/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