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张波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为代表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预后极差的临床综合征,也是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1由“影”猜“病”准确性不高

ARDS的临床诊断标准几经修订,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及时提供恰当呼吸支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ARDS是一种病因高度异质的复杂性疾病,用常规的生理学和影像指标很难全面描述或覆盖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征,对影像学的解读尤为困难,缺乏严格的判断标准,影像鉴别也非常困难,由“影”猜“病”的准确性往往不高。

除影像学把握困难外,临床医生孜孜以求的病理学诊断更加令人困惑,危重病患者病理标本获取困难是一方面,对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获取的小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分析缺乏标准和经验,往往不能根据小标本中的具有提示意义的病理征象做出相对准确的病理学判读,使微创获得标本的诊断效能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的困惑是多学科配合欠佳。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开胸肺活检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充分,风险/效益评估中将风险看的更重,不愿意通过开胸获取病理标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后再进行相对精准的药物治疗,习惯于广覆盖或全覆盖,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更是凭感觉和经验。

更为尴尬的处境是千方百计获取的病理标本不能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个别病理医生对非肿瘤肺脏病理诊断的基本要素知之不多,对纤维素沉着、胶原沉积、组织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出现、肉芽肿形成、小血管或微血管炎症等所代表的或提示的疾病缺乏建设性诊断意见,以至于漏掉了重要的诊断线索。

2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讨论机制尚未建立

危重病患者临床-影像-病理的多学科讨论机制远没有建立。特别是临床医生对病理的理解和把握更有欠缺,而病理形态与影像学表现又密切相关,不懂得肺脏病理学就很难对不同诱因导致的肺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判断。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重点阐述ARDS为代表的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技巧,从病理学角度阐述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以及不同的病理学转归。核心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生对肺脏病理学在危重症患者病因诊断地位的认识,初步掌握常见急性呼吸衰竭的肺脏病理特征和类型,为深入研究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和实施精准病因治疗奠定基础。

(原文刊登于第三届呼吸危重症论坛特刊,医师报出品)

[分享与收藏]

轻点右上角的“箭头”或“三个点”,可以把今日的文章“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腾讯微博”或“收藏”

[阅后







































娌荤櫧鐧滈鍋忔柟
鐧界櫆椋庣殑鐥囩姸鏄粈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dlangdu.com/hxjbzz/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