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爱心工程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66.html

寒则湿,湿则凝,凝则淤,淤则堵,堵则瘤,瘤则癌!祛湿驱寒为首要。

夏伏,正是以热逼寒的好时机,无厌于日,才能得健康。

请记得

远离

寒凉

空调

冬病夏治在三伏,防病养生正当时

三伏天开始于「夏至三庚」,即夏至后第3个庚日之后的连续3到4个庚日,持续30或40天,与夏至过后的小暑、大暑、处暑这一段非常闷热潮湿的时段重叠。

「三伏」的说法始于秦朝的秦德公,「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三伏,就是三个金气伏藏的日子。

为什么强调「金气伏藏」呢?其实一年四季,是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律的,如果从阳气圆运动的角度而言,阳气在四季分别处于升、浮、降、沉的不同阶段。

夏至之时,阳气升发到了极点,日照时间最长,太阳给大地万物的阳气(即热能)开始增多;为了使万物(尤其是生物)在冬季严寒之下能够生存,须在这阳气旺盛的时日贮藏所需之阳气,要一藏(伏)、二藏(伏)、三藏(伏),如此返复贮藏、收敛、沉降,才能为万物贮备足够的阳气以备严冬之所需。

所以,「金气伏藏」也可以理解为伏藏阳气,也是「三伏」的历法内涵。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重点在于以热逼寒

冬病夏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冬天的病放到夏天来调理」,这样的理解没有问题。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对冬病夏治进行更多思考。

什么叫做冬病?冬病就是好发于冬季的病证吗?其实,除了好发于冬季,冬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寒」。

「冬病」有至少两个含义:一是发病时间,好发于冬季;二是疾病的性质,是寒性的。大家想一想,寒性疾病只是在冬季容易加重,但却不是单纯在冬季发作。所以很多在别的季节发作的病证,只要是虚寒性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相应地,冬病夏治的「夏」,也不单纯指夏天这个时间,还包含治疗方法的「温热性」。就是在夏天,以温热性的方法治疗那些好发于冬季但不限于冬季的虚寒性疾病,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对于「治未病」也有重大意义

上面讲得是「治已病」,已经形成的疾病;冬病夏治,还包含另外一层深意,就是「治未病」——预防作用:夏天采用温热性的方法,预防冬天可能发生的虚寒性疾病。

人生的青中年阶段,重视冬病夏治,预防年纪大了之后,阳气不足而形成的老年人常见的腰酸腿痛、肺虚咳嗽、风湿类风湿、心阳虚衰性心脏病等等,这些虚损性虚寒性的问题。

??坚持冬病夏治,以减少虚寒问题的困扰

不管是「治已病」还是「治未病」,冬病夏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利用好冬病夏治的方法,每年夏天都好好调理,那么不管是到了一年的冬天,还是到了老年阶段,也就是人生的冬天,都可以减少虚寒性问题来袭了。

生命是个损耗的过程,谁重视养护,懂得养护,生命之花自然会更加绚烂。当然,每个人先天条件不同,生命的健康状态也是跟自己做比较。大家不妨试一试,这个夏天、这个三伏天,尝试冬病夏治的方法,好好坚持一个夏天,看看冬天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坚持3个夏天,再看看身体有哪些变化;坚持一辈子,身体会怎么样。

中国人讲「五福临门」,最大的福气就是「考终命」,就是到老了不生病少生病,能够善终。

希望我们都能在每一个夏天,以及人生的夏天(中青年),懂得生命的养护,到了人生的冬天(老年),才不会被动而无助。

三伏天灸——因时而治,顺气而疗

说起传统冬病夏治的方法,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膏药贴,就是在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在三伏天时候,根据身体问题不同,贴于特定的一些穴位,以达到以热逼寒的目的。

三伏贴里用到的本草,一般以温热性药物为主,比如常用的肉桂、细辛、白芥子、吴茱萸等,「疗寒以热」,辛温逼寒,以温热性的本草,来温暖穴位和身体。

另外,三伏贴贴敷于穴位之上,这样的吸收,不走脾胃,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因为很多脾胃不好的人群,吃药效果也不好,因为脾胃不足,不能良好地吸收。而贴敷的方法,则是透由皮肤吸收,透过经络、穴位来吸收。

??三伏贴适合哪些人?

三伏贴治病防病,关键在于在夏季固本培元,扶持阳气,鼓舞正气。

具体病证来讲,大家了解比较多的当属肺系病证——比如冬天反复难愈的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等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病证在中医一般划为肺系疾病。

其实,除了常见的肺系病证,其他五脏病证,尤其是偏于虚寒的问题,都可以考虑三伏贴来改善体质。

比如心阳虚衰的心脏问题,心前区憋闷、疼痛,怕冷,手脚凉;

常年腹泻的肠胃问题,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痛腹泻,吃一点凉的就会加重;

再如肾阳不足,小便清长,夜里起夜好几次,脚凉,小腹凉,下肢水肿……

这些虚寒性的问题,都可以考虑在三伏天贴一贴三伏贴。

??三伏贴该如何贴?

三伏贴,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选穴。具体的思路来讲,首选相应的背腧穴;其次选大穴;再者是特定穴。

??首选背腧穴

背腧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又是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既可以调理脏腑,又能够固护阳气。不同的病证,可以选择相应的背腧穴来贴敷。

??肺系病证,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等,可以选择肺俞穴;

??脾胃病证,腹泻、腹痛、常年大便粘腻,消化不良等,可以选择脾俞、胃俞穴;

??肾阳不足,腰背冷痛、怕冷,尤其下肢冰冷,甚至水肿,精力不足,可以选择肾俞穴;

??心阳不足,心慌、心悸、胸部憋闷甚至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可以选择心俞穴。

??选择大穴

身体没有失眠特定的问题,但是面色发白,平时怕冷,脉也偏弱,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大穴来贴敷:比如大椎、关元、足三里,这些都是三伏贴固本培元,温补肾阳,增强脾胃运化常用的穴位,是身体先天与后天共同的固护。

▲大椎穴▲

▲关元穴▲

▲足三里穴▲

??特定穴

三伏贴的贴敷还有一些常用的特定穴,可以配伍。比如肺系病证可选择膏肓穴;咳嗽、咽喉肿痛、梅核气等可选择天突穴;心系病证可选择膻中穴。

本期重点给大家推介几款祖传秘方,有需要的可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jbzz/1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