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8.html

探臻一周

汇总本周(8.19-8.25)科技资讯

收集汇总最新一周的前沿科技资讯,全方位深度展示科技前沿成果。

一周科技看点

1.《柳叶刀》重磅:新冠病毒露出破绽!半数健康群体已有针对新冠病毒的T细胞以及全球出现首例康复后再感染患者(生物医学)

2.IBM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发布论文称在其超导量子体系中实现了量子体积(quantumvolume,QV)达到64的离子阱量子计算系统(计算机)

3.47个人体器官样本中检测到塑料成分!人类丢弃的塑料,正在污染人类自己(环境科学)

4.“时间晶体”相互作用首次发现,有望改进原子钟技术(物理学)

5.生物相容电子植入物使人类和AI融合成为可能(材料学、生物学)

6.基于二维MXene纳米片的宽带超强太赫兹吸收材料(材料科学)

7.人工智能“大杀器”GPT-3遭严重质疑(人工智能)

8.分子筛限域亚纳米Pd-Mn双金属团簇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及甲酸分解产氢(化学)

9.华为发布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信息技术)

10.我国首台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研制成功(天文学、核物理)

清华大学科技资讯速递:

1.生命学院杨茂君课题组合作报道CLC-7/Ostm1转运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和门控机制

2.环境学院蒋靖坤团队发文揭示影响城市大气环境中新粒子生成的主要因素

3.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唐昆发表合作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儿童和青少年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4.北京袺金科创承接清华大学技术转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卡盒预计年底上市

5.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团队在绿色反溶剂抑制非辐射复合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

6.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探臻科技评论”顾问委员会委员)获聘国务院参事

01

《柳叶刀》重磅:新冠病毒露出破绽!全球出现首例康复后再感染患者。

新冠病毒图片来源:NIAID-RML

在监测新冠病毒突变动态的过程中,来自新加坡的科学家发现今年的1月到2月期间,新加坡出现了一个缺失个核苷酸(Δ)的新冠病毒变体,这个缺失导致ORF8的转录直接被阻断。相比于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变异体的患者系统性炎症更轻,不过两组患者的病毒载量没有差异。再结合近期的研究发现ORF8蛋白可以下调MHC-I分子的表达,基本可以确定ORF8蛋白在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ORF8蛋白的功能是一种潜在的新冠肺炎治疗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索。

福奇在国会听证会上介绍相关论文图片来源:USNEWS

此外,相关研究显示半数健康群体已有针对新冠病毒的T细胞。最近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新冠患者和部分健康人体内都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T细胞反应。在今年举行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总统顾问、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AnthonyStephenFauci)展示了该论文报道的关于新冠病毒的相关数据。那么,预存的针对新冠病毒的T细胞可以使人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吗?基本上不可能。但发现这些预存的针对新冠病毒T细胞不仅确认了其它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导致针对新冠病毒的T细胞反应,而且发现这种预存的T细胞反应可以长久的存在,所以进一步研究这种预存的T细胞免疫可以帮助对这个疾病的治疗和疫苗研发。然而根据媒体8月24日的报道,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经港大微生物系测序证实,与此前感染病毒株存在差异,因此证明是“再感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复阳”。该报道又为疫苗的有效性和抗体的实效性加上了问号,所以新冠康复患者依然需要继续保持防疫意识。

探臻简评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刘志敏

自新冠爆发以来,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涵盖了结构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以及药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对于病毒毒力相关的研究,既有增强病毒毒力的突变体,也有削弱病毒毒力的突变体,这都为新冠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但是新冠特效药目前并不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sjfx/1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