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随着支原体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系统疾病叠加,“孩子接二连三发烧”让一些家长倍感焦虑,成年人感冒发烧等症状似乎也更加频繁。

今年流行的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到底有多厉害?我们是否需要担心后遗症?

为何今年支原体肺炎格外厉害?

不少儿童纷纷中招支原体感染,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甚至成年人也被波及。这个“支原体”到底是什么?

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玫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它是一种病原微生物,与正常细菌的区别是没有细胞壁,因此被称为不典型的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的就叫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在年就被人类发现,后来发现可引起人类下呼吸道感染。

为什么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显得格外“凶”?

曾玫表示,包括支原体感染在内的呼吸系统各种致病微生物和我们共生于地球,季节性流行不可避免。之所以感觉今年支原体肺炎以及其他流行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与三年疫情防控暂时阻断了一些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有关,导致更多易感人群积累。当今年完全恢复常态化生活后,人们直面自然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相对新冠疫情以前会显得比较“脆弱”。

有观点认为,接触这些流行致病因素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会增强人对这些致病因素的免疫能力;过度减少接触机会也未必是好事,会减少免疫力增强的机会。面对病毒与细菌的存在是常态。

南方“高峰”已过?北方呢?

发烧咳嗽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尤其孩子一旦生病,更让家长焦灼。这波流行疾病什么时候可以过去?

曾玫表示,在上海,今年夏季支原体肺炎等呼吸系统流行疾病就已经开始传播,到秋季流行波逐渐增强,学校开学后流行持续走高,10月份前后达到高峰。从目前了解到的门诊量来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就诊数量已经在逐渐减少。有些地区支原体流行波较南方晚一些,流行回落的时间点也会相应推迟。

包括支原体肺炎在内的流感等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传播上有哪些规律?

曾玫表示,这些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人群聚集有密切关系。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存在,夏秋季感染更常见。秋季开学后,门诊的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和学生聚集生活有关。通常一月份尤其是学生放假以后,全国儿童的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会明显呈下降趋势。

重症多吗?有后遗症吗?

支原体肺炎感染之后风险大不大、会不会有后遗症?专家的答案是“极少”。

曾玫说,即使出现重症的支原体肺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愈后良好,极少数因为坏死性肺炎可能会对肺功能产生影响。支原体肺炎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诊治,尽量避免远期并发症。

及时就医非常关键,但患者密集处反而会增加感染机会,如何确定就医时机至关重要。曾玫表示,学龄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会出现高烧和严重咳嗽,3天以上高热不退、咳嗽进行性加剧,要及时就医。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也是门道,并非级别越高、名气越大就越好。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各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对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疾病诊疗水平大幅提高,只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检测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没有出现临床重症或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情况下,医院就诊,就近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反而人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少。

自测结果和网上药方能信吗?

眼下症状相似的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药店购买的支原体肺炎自测盒结果可信吗?

曾玫说,目前对支原体肺炎确诊主要采集病人的鼻咽分泌物或痰液进行支原体核酸检测,快速、敏感度和特异度好。支原体培养时间需要五到七天,不能给临床提供早期及时诊断。通过血清的抗体检测可作为确诊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抗体检测阳性的意义并不是绝对的。临床诊断中要根据动态检测变化来判断抗体阳性的意义,单份血清抗体IgM从阴性转为阳性、双份血清IgG抗体水平倍比升高,具有确诊价值。支原体感染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无症状感染,这些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因此,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提早采取过于激进的治疗方案。包括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的也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到肺炎程度就要采取抗生素治疗。

随着支原体肺炎愈加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xitonga.com/hxsjsw/20497.html